“人民法庭处于司法审判最前端、化解矛盾第一线,我们的工作直接影响群众对法院的看法,需要耐心更耐心,细致更细致。”这是小浪底人民法庭法官助理庞志琦常挂在嘴边的话。2020年踏入法院大门便扎根于此,五载光阴,他从青涩新人蜕变为独当一面的优秀干警,用脚步丈量乡情,用真情化解纠纷,在黄河岸边的人民法庭书写着属于新时代法院青年的奋斗篇章。
五年前,庞志琦怀揣法治理想来到小浪底人民法庭。从接待来访、记录庭审,到协助撰写文书、判后答疑;从巡回审判、法治宣传,到参与联动调解……在庭长的悉心指导下,他迅速融入角色,褪去了最初的“毛躁”,将“耐心细致”刻入工作日常,成为法庭高效运转、服务群众不可或缺的力量,也为人民法庭创建工作贡献了青春智慧。
小浪底人民法庭地处乡村,受理的案件多是“家长里短”——离婚、赡养、宅基地、土地纠纷。这些案件往往法理交织着情理,牵动着家庭和睦、邻里关系乃至未成年人权益。庞志琦深知,处理这类纠纷不能简单“一判了之”。他协助法官,始终秉持“案结事了”的理念,追求不仅要解开“法结”,更要化解“心结”。他们坚持“如我在诉”,换位思考,以高度的司法能动性,宁愿自己多跑腿,不让群众多费心,最大程度减轻当事人诉累。
近期,法庭受理了一起棘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,争执双方竟是亲兄弟。面对血脉相连的特殊关系,庞志琦和承办法官敏锐意识到,修复亲情、防止矛盾升级是核心。他们多次深入田间地头,实地查看争议土地现状,倾听双方真实诉求。调解中,他们采用“背靠背”方式,用最朴实的“家常话”拉近距离,从情、理、法多个维度耐心疏导。法官和庞志琦还结合樱桃成熟、玉米收割等农时特点,引导双方换位思考,提出既保障双方核心利益、又最大限度减少农业生产损失的务实方案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数轮细致调解,兄弟俩最终放下成见,共同丈量土地,达成了返还协议,冰冷的地界线上重新流淌起手足温情。
庞志琦,正是千千万万扎根基层、默默奉献的法院青年干警的生动缩影。工作中,困难与挑战如影随形,但他始终心怀法治信仰,胸有为民热忱,用一点一滴的务实行动,深刻诠释着新时代人民法院干警的赤诚之心与责任担当。在黄河奔流不息的见证下,庞志琦和其他干警们,正继续用耐心丈量民情,用专业守护公正,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,书写着司法为民的温暖故事。